• 400-1848-168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新基建对制造业意味着什么?

新基建对制造业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 2020/5/15 14:20:13   浏览数:

导语:新基建的“新”到底能给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带来哪些机遇呢?制造业又该如何把握住机会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获得最大化受益?

受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滑,相关数据表明,公民消费欲望下降,消费观念较疫情前发生极大改变。海外方面疫情形势更为严峻,经济几乎一蹶不振,出口贸易受到重创。投资、消费、出口一向被视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如今消费、出口这两辆马车的车轱辘几乎已经转不动了,投资理所应当地成为主发力军。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大头的房地产投资,自国家2015年出台相关措施后,历经市场浮沉,已过黄金年代。而在拥有古老“以工代赈”历史的中国,基建几乎是所有黑天鹅事件发生后的不变选择。相比于边际效益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传统基建,在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的“新基建”无疑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既符合拉动内需的经济需求又有政策支持。

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的重要指示。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截至2020年3月1日,13个省市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初步统计约为33.83万亿。一时间,‘“34万亿”“5G”“新基建”这些名词在媒体上铺天盖地,当然其中不乏炒作的成分,但就会议对“新基建”提及的频繁度以及地方政府的执行效率来看,政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出智能、绿色产业势在必行,新基建浪潮汹涌来袭。

那么新基建的“新”到底能给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带来哪些机遇呢?制造业又该如何把握住机会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获得最大化受益?

新投资注入新活力,大规模投资计划将带来新的产业风口

从投资角度来看,如此空前的大规模投资计划将带来新的产业风口,对制造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充足的资金注入和强硬的政策支持为制造业带来了一波新的就业机会,吸引广大高校毕业生和高水平技术人员走进制造业,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对于一直在名企和央企夹缝中求生存,在瞬息万变的疫情市场和风雨欲来的投资环境中摇摆前行的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来说,由新基建扩散而来的优惠力度无疑是一剂有力的强心针。无论是资金的分配、信贷的供应还是政策的赋予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结构优化,均衡了社会资源。

传统制造业新升级,投资拉动基础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升级发展

官媒盖章的新基建七大领域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这七大领域和多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设备及相关硬件制造。新基建之于制造业的“新”,不仅仅集中于全新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制造业领域,更体现在传统制造业的新发展上,因为上述设备及硬件制造几乎都将在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工厂里制造出来,但又不可能在传统的制造格局和制造方式中制造出来。单就工业互联网来说,有人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定义为中国制造业版图的质变,强健中国整个工业化的筋骨。细观工业互联网包含的产业链,上游为智能硬件,中游为由边缘层、Iaas层、Paas层、Saas层组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下游则聚集了应用场景的产业链,细分产业链包括高耗能设备、通用电力设备(发动机、电机等)、新能源设备(风电、光伏等设备)、高价值设备(数控机床、燃气轮机等)、仪器仪表等专用设备等。将工业互联网纳入新基建,会推动各种设备产品在以人工智能与产业互联网应用技术为基础的新制造背景下更新换代,重构产业链。

政府采购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供应商由一家独大走向百花齐放

清单管理制度是我国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自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全球网络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后。我国政府在硬件采购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采购要求,以保证信息安全。2019年是中国宣布信息产品国产化的执行年,我国政府采购清单中剔除了近1/3的国外科技品牌,而增加了上千个本土品牌。国家各部委的国产操作系统替换国外大牌操作系统超过了15%,政府采购占办公设备的采购比例在发达城市达到20%,欠发达地区甚至达到70%。国产化替代是大势所趋,新基建背景下,新一轮信息装备制造业的国货化正在悄然来临。政府采购最直观的影响就是需求方稳定,为信息化软硬件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市场和信心,商家竞标的采购方式使供应商由一家独大走向百花齐放。

云端、网端、终端“三端”发力,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联动化发展

相关调研表明,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数字化程度不够、自动化程度低、智能化弱的企业,依赖人工的制造业企业开工率只达到50%,而受疫情影响小甚至把握机会获得正向增长的多为高度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制造业企业。一方面是疫情压力测试,一方面是新基建工程的展开,传统制造业通过人工智能和产业互联网加速技术改造转型升级,走信息化、智能化、联动化发展方向势必成为一种趋势。

制造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抓住新基建的时代契机,加快数字化升级,推动技术革新,优化工业流程,加速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加速扩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模式;在5G、工业互联等“头雁效应”作用下,建设全国一体化的产业大数据平台,加强信息数据共享,扩大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建立制造业战略物资调度平台,强化国家公共安全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工业互联网监测分析平台,开展产业链安全性评估,及时预警产业发展风险,组织工业企业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助于维持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避免疫情冲击下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快速外迁和替代。

来源:中国传动网